放牛郎的樂源

My Little Corner of the World

Sunday, July 23, 2006

中國的倫敦



依靠著金牌製作人張亞東的名氣,「麥田守望者」甫一出片便已受到四方注目,在中國內地引起一陣原創樂隊音樂風潮。儘管稱說原創,樂隊骨子裡明顯地還是流著一股英倫流行搖滾的血液,乘繼著當年英國樂壇那陣無可抵擋的Brit-Pop旋風。眨眼間八年已經過去,樂壇人事幾番新,世界音樂早已改頭換面了不知多少次,以前曾經風靡一時的名字很多已經不復聽聞,就連當初他們那帶有文革年代色彩的唱片公司「紅星生產社」亦早已結業,將大部份作品版權轉讓予近年在國內風頭頗盛的「太合麥田」。唯一不變的是,在樂隊剛剛發行的第三張專輯《我們的世界》裡邊依然可以找到張亞東的名字,證明他們由此至終在音樂上面的態度和方向都保持如昔。

在Brit-Pop已不再流行的今天,「麥田守望者」還是非常倔強地迷戀著大西洋那頭的英倫之音。當開首主題曲《我們的世界》在耳邊響起時,那不斷重複的結他掃弦和鼓擊實在很難不令人想起「Blur」等一眾英倫前輩們。無可否認的是,「麥田守望者」無論是在風格的表現或是技術上都非常成熟、沉穩,的確配得起「全國最純正英式樂隊」這個名銜,但這除了讓一大票英搖擁護者感到安慰以外,對耳朵早已麻木的新一批樂迷實在很難帶來什麼新衝擊,更遑論要得到他們的喜愛和支持。除了懷舊之外,樂隊亦理所當然地趕上了如今英國本土刮得正盛的New Wave/Dance Punk復古風潮,向「Franz Ferdinand」、「Kaiser Chiefs」等一班搖滾新貴們靠攏。只有兩分多鐘長的《刺客》便是最佳的示範,一句「他寧願崩得粉碎」仿彿把我們直接帶到了倫敦的Brixton Academy場館之內,在洵爛的燈光裡面盡情地留下青春的汗水。《The Perfect Day》是全碟唯一的純英文作品,在風格上顯得比較大膽突出,尤其是主音肖瑋那刻意模仿出來的滑稽唱腔更加是讓人會心一笑。

和外國很多搖滾樂隊一樣,「麥田守望者」在歌詞表達上還是有那麼一點嬉笑怒罵的意味,以幽默的文筆鞭撻著流行樂壇和社會上一些不合理和畸形現象,但在力度和深度上則顯得過於表面,給人一種為罵而罵的外在感覺,未能真正打動聽者的內心,只能在朋儕間流傳,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話題。

作為一支流行樂隊「麥田守望者」打造出來的是一種簡單直接的結他音樂,曲調平易近人且琅琅上口,從商業上講很接近這幾年來的趨勢,一方面和那些年輕潮流偶像們保持距離,而另一方面則儘可能地擴大聽眾層面,務求得到專業樂評人和新派樂迷們兩方面的稱讚。坦白地說他們到現時為止是非常成功的,媒體作者們是近乎一致地同聲稱好,而在商店銷量榜上亦可以看到他們的名字排在前列,算是比較難得的一個局面。只希望樂隊在取得一定的商業成功之後可以在創作上有更大的空間去發揮,不要死守住現時既有的方程式,為中國樂壇增添一點生氣。

Monday, July 17, 2006

○六年現場演出總結之二

時光飛逝,轉瞬間又來到七月中旬。上個月總結了這一年來所看過的現場演出,這一次將繼續重溫近個多月來參與過的各項表演。

六月十日:The Boy Least Likely To @ Revival

感想:Revival可能是全多倫多最新和最乾淨的夜店,置身其中感到異常舒服,一點都沒有平常的壓迫感。樂隊成員風趣幽默,很懂得和樂迷們拉近距離,場面十分溫馨愉悅。唯一的缺點是他們的唱片賣得非常貴,從來沒有見過一張CD在現場要售二十加幣(平時只需要十到十五大元)。
分數:A-

六月十四日:Pelican @ Lee's Palace

感想:生平第二次進入Lee's Place,跟上次不同的是我已覓得一名好友同行,而他亦是後搖滾音樂的愛好者。由於遲到了半小時,錯過了第一支開場樂隊的演出,但觀乎現場反應似乎並沒有損失什麼。來自日本的Mono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但可惜時間實在太短,情緒上還未能進入高潮他們的演出便已完結。Pelican的演出非常穩定和高水準,而且跟The Boy Least Likely To剛好相反的是他們的唱片賣得非常便宜。
分數:B+

六月二十七日:The Walkmen @ The Phoenix Concert Theatre

感想:當晚剛到達的時候還沒有太多觀眾,可以容納八百多人的偌大場館卻只有數十人在徘徊,著實嚇了我一大跳。暖場的Richard Swift去年在獨立樂壇曾經造成不少的迴響,不過他們那輕快流暢的流行曲調卻沒有真正把我吸引住,以至於聽完半個多小時的演出亦未能記住任何難忘的段落。當輪到The Walkmen出場的時候現場已經聚集了五六百觀眾,真正把場內氣氛帶動起來。現實中的The Walkmen更像一隊Punk Band,不加修飾的彈奏加上震耳欲聾的音量似乎在告訴別人他們是一支不折不扣的紐約樂隊。雖然整體上說他們並沒有帶來什麼特別驚喜,但可以親眼目睹他們演繹《The Rat》和《Louisiana》等名曲亦絕對值回票價。更難得的是樂隊該晚總共Encore了兩次,可見多倫多人是多麼喜歡他們。
分數:B

七月三日:Talkdemonic @ The Legendary Horseshoe Tavern

感想:五十元港幣的極低票價加上寥寥二十位觀眾,這就是Talkdemonic現場演出的慘況。雖然由於現場一片空蕩我和兩位朋友坐得十分舒適,可以自在地欣賞樂隊的精彩演奏,但這絕對不是一個現場演出應有的環境。難得Lisa和Kevin兩人並沒有對此太過介意,依然盡力地把他們的音樂帶給每一位懂得欣賞他們的台下聽眾,這樣專業的表現絕對值得我們的稱讚。即使只有一把小提琴和一套鼓,但Talkdemonic發放出來的聲音和巨大能量卻比很多四、五人編制樂隊都要動人、優美。由於是「打真軍」的關係,Kevin的鼓擊聽起來顯得更澎湃和有活力,聽得人不禁搖頭晃腦、陶醉不已。可惜當晚未能帶上相機拍下照片,如此珍貴的演出只能永遠留在我腦海裡邊。
分數:A-

七月四日:Camera Obscura @ The Legendary Horseshoe Tavern

感想:第一次連續兩晚去同一地方觀看演出,體力上感到疲憊不堪,但內心的興奮和雀躍最後還是戰勝勞累,支持著看完整個節目。開場的本地五人樂團The Diableros最近剛得到Pitchfork的大力推薦,但可能因為心情上還沒有調節過來的關係,我並未能很投入地享受他們的音樂,但我認為這支樂隊的作品還是很值得一讚的。在風格上The Diableros和Camera Obscura截然不同,但其實他們在旋律上還是有不少相似之處,如果你細心傾聽的話。

原來Camera Obscura在本地擁有不少擁躉,只走開一會兒的工夫回來時台前已經堆滿人群,密密麻麻的一大片實在沒有任何可以插入的空位。最後找了一個較為接近舞台的位置站下,但由於十分靠近那個掛在牆邊的大喇叭,感覺並不是那麼舒服,但這一切隨著Tracyanne的出場已經被我完完全全地拋諸腦後。當晚樂隊玩了很多新碟《Let's Get Out Of This Country》裡面的歌曲,個人來說並不是太喜歡,感覺是他們已經失去了青蔥時期的那種羞澀和單純,就像同胞樂隊Belle & Sebastian那樣。全晚Tracyanne只唱了《Eighties Fan》、《Suspended From Class》、《Teenager》和《I Love My Jean》四首舊歌,我當然感到有點兒失望,但其實也是意料之中,因為很明顯大部份樂迷都是衝著他們的新碟而來。最後成功獲得所有成員的簽名和合照,總算是滿載而歸。
分數:B+

現場精彩圖片

七月八日:Magneta Lane @ Yonge & Eglinton

感想:多倫多每年暑假都有一個名為「Toronto Street Festival」的戶外節日,而地點則定在全加拿大最長的馬路Yonge Street之上。之前已經介紹過的本地女子組合Magneta Lane今年應邀演出,為多倫多的廣大市民帶來一個充滿熱力和激情的下午。樂隊的表現和上一次並沒有什麼大分別,只是大風經常把Lexi和French吹得披頭散髮,而現場的音響亦實在差得沒話說,若果不用心去聽的話根本不知道樂隊在唱些什麼。不過和藹親切的Lexi最後和我拍了一張合照,讓我終於忍不住一撒金錢把他們的最新大碟《Dancing With Daggers》購回家。
分數:B




七月十四日:A Northern Chorus @ The Legendary Horseshoe Tavern

感想:又是The Horseshoe Tavern,這已是我兩個禮拜之內連續第三次光顧,實在是非常巧合。不記得去年有沒有跟大家推薦過這支來自加拿大安省Hamilton的Dream Pop樂隊,假如沒有的話你記得要馬上找他們的作品來聽。與上星期一Talkdemonic的演出相比這次的情況相對較好,現場來了過百位聽眾,雖然他們大部份都沒有專心地觀看演出而只自顧自地大聲交談,但起碼樂隊不至於連汽油費都要賠上。這是我第一次觀看A Northern Chorus的現場,雖然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扣人心弦,但絕對是一個高水準的精彩演出。樂隊成員大都顯得非常親民,對我提出的簽名要求亦一一答應,而且更加特意幫我把鼓手叫來讓我可以收集到一整套簽名。但全晚最令人啼笑皆非的則一定要數那個站在我旁邊不停叫喊樂隊名字的小妹妹,從外表看上去她可能只剛過十六歲,不知為何可以成功混入酒吧觀看演出(加拿大法例規定要年滿十九歲才能進入酒吧)。她每一次高呼「Northern Chorus,You Fuckin' Rule!」的時候我和朋友都不禁相視而笑,不知該感到高興還是無奈。
分數:B+

Saturday, July 15, 2006

Dog Day Afternoon 2006

上一次出席大型戶外音樂節已是差不多七年前的事,現在基本上已記不起當時的具體情況,但Smashing Pumpkins的告別演出的確令人印象深刻。隔了這麼多年,終於在多倫多碰上加拿大近年來最值得去的戶外表演:



表演嘉賓一目瞭然,由本地班霸Metric領軍,尚有幾個超重量級樂隊例如The Fiery Furnaces和The Secret Machines。



下午四點到達會場時現場已經聚集了大約千多二千名觀眾,但大部份人只是坐在草地上聊天玩樂,只因太陽實在太猛,而且開場的隊伍亦無甚可取之處。

Wintersleep:



接著的本地實驗組合Holy Fuck令人喜出望外,各種電子Sampling加上強勁Krautrock鼓擊把聽眾震得熱血沸騰,可以說是實驗版的Caribou。絕對是本日最大收穫之一。

Holy Fuck:



然後有來自美國底特律的六人Disco Punk組合Electric Six。他們的表演獲得最多觀眾支持,但說句老實話,他們的音樂既單調又平淡,是我全日唯一一個討厭的表演樂隊。這亦再次說明主流和另類樂迷之間還是有很大出入。



終於輪到我本個音樂節第一個目標出場。The Secret Machines比起兩年前少了一些光芒,在說話和表現上都顯得內斂不少,可能是因為外間對新唱片反應不佳的關係。Brandon Curtis在歌喉上並沒有太用功,很多高音的部份都作了降調處理,不禁令人感到失望。但在樂器演奏方面他們還是十分突出,鼓手Josh Garza保持著一貫的強悍,令樂迷們看得如癡如醉。而Benjamin的結他亦不落他人之後,好幾段長篇演奏得到眾人一片掌聲。新曲《Lightning Blue Eyes》與唱片相比毫不遜色,令人滿意。可惜的是,加拿大的主流樂迷們對他們的長篇曲風不太感興趣,到了演出的尾段足足有一半的現場觀眾散去,希望樂隊的自信心並沒有因此而再受打擊。



接著出場的當然就是女神Eleanor和樂隊The Fiery Furnaces。這次Eleanor沒有再感冒(請看去年十一月的文章),狀態顯得非常好,連續唱了多首快歌都能應付自如。這次音樂節我最大的得著便是我終於懂得欣賞他們搖滾式的現場演出,每首歌的新編曲都令我十分受落,而Matt的暴風式結他彈奏亦令我著迷不已。真的很期待他們可以出一張現場錄音大碟,讓未看過他們現場的朋友可以感受一下Garage Punk風格的The Fiery Furnaces。



Metric作為該晚的主人家當然要隆重其事一番,除了台下馬上聚集了超過五千個觀眾之外,燈光和舞台的設計亦是其他表演單位沒法奢望的級數。Emily真的不愧是宣傳高手,除了和Fans們打成一片以外全晚更加不停地掀高短裙、擘開大髀、踢腿走光和濕身自摸,讓我真正明白到為何MCB傳奇人物浪人N爺會話主流Indie天下烏鴉,焉有賣藝不賣身之理。去到最後Emily當然還要自誇一番,真正迎合十八九歲青少年反叛時期自我膨脹之心理,如此多工夫Metric又怎會不成為全加拿大最賺錢的獨立樂隊呢?不過批評還批評,還是要多謝Metric為我們帶來一個如此高質數的戶外音樂演出,若果沒有那班甘心為Emily奉獻的O.C.樂迷相信這個音樂節亦不會辦得成。至於箇中利弊就不在這裡分析了,不過假如大家有興趣討論這個話題的話不妨留言,我一定會細看。



P.S. 在Metric唱到最後幾首歌的時候突然發生了一個小插曲,一直站在我旁邊的中年男人突然倒在地上休克昏迷過去,他幾個朋友馬上上前將他扶起抬走,不知後來有沒有事,不過這又再一次證明Metric的影響力之巨。

Tuesday, July 11, 2006

後搖新方向



早於十年前Dirty Three便已將小提琴引入Post-rock音樂之中並順帶將其發揚光大,因此我本以為已不可能再在這方面找到新鮮感,但波特蘭樂隊Talkdemonic的出現徹底粉碎了我天真的想法。

Talkdemonic於○二年尾成立,乃一隊由一男一女所組成的兩人組合,至今已推出過兩張大碟,分別是「Mutiny Sunshine」和本年的最新大作「Beat Romantic」。樂隊入面Lisa Molinaro主要負責小提琴和鍵盤,而多功能樂手Kevin O'Connor則包辦剩餘所有的樂器演奏,確確實實地獨當一面。他們稱自己的音樂為「Folktronic Hop」,從字面上解釋可以看成是電子民謠和嘻哈音樂的混合。雖然他們多數作品都不過兩分多鐘,很多時候難免讓人覺得「求其」,而當遇上特別精彩的地方例如「Dusty Flourescent」時,就更加讓你有不盡興之感,不知這是否亦在樂隊最初的計算之內?

「Mountaintops In Caves」以木結他作開端,慢慢轉入以電子碎拍和小提琴為基本的主樂曲,很有一種自由遊蕩的現代詩意。「Skyscraper」則以肥厚的電音和鼓機作基石,試圖鋪排出一段Trip-Hop般的黑暗氛圍,可惜的是樂曲實在太短,還未讓聽眾正式培養情緒便已作結。「Bering」是我最喜愛的曲目之一,令人心情舒暢的弦樂配合著簡單直接的鼓點,平靜得來極具美感,勾勒出一幅不可勝收的田野風景圖。而在樂曲進行到尾段之際,樂隊更慢慢地把弄著節奏,時而激昂推進、時而緩慢蠕行,更帶有點點實驗色彩,豐富得來更見樂隊的多方面創作才華。「Human Till Born」則儼然是Kevin的個人鼓擊習作,好不有趣。「Manhattan '81」是最能吸引人的作品,皆因其旋律、節奏、編曲都恰到好處,很容易就能帶動聽眾的思緒。「White Gymnasium」竟帶有點點東方色彩,和他們首張專輯裡面的「Indian Angel」前後呼應,步伐輕盈有如一位體態婀娜的青春少女。

儘管「Beat Romantic」在感覺上與「Mutiny Sunshine」相比分別不大,亦看不到樂隊有顯著的進步,但他們一手建立的聲音的確頗為新鮮,尤其是他們的現場演出更可以用「震撼」來形容(詳情請留意下一篇文章)。希望以後有新樂隊可以在此方向上多加工夫,寫出更多有創意、優美和動人的純演奏音樂,繼續推動整個獨立音樂的發展和壯大,便是我們樂迷之福。

Saturday, July 1, 2006

○六年上半場總結

七月一日是加拿大國慶日,亦是香港市民一同上街的大日子,但其實同時間也宣告了上半年的結束。回望過去半年,我在聽音樂這方面算得上是努力不懈,短短六個月已經去了將近二十個演出和搜刮了比我去年全年聽過的還要多的唱片。但平心而論,箇中精彩的還真不多,或許可以證明聽過的音樂和喜歡的作品多少並不一定成正比的。

首先第一件該做的事當然是列出這半年來我最喜愛的七張唱片(排名暫時按字母順序):

. Destroyer - Destroyer's Rubies
. The Duke Spirit - Cuts Across The Land
. Espers - Espers II
. The Flaming Lips - At War With The Mystics
. Mono - You Are There
. Sonic Youth - Rather Ripped
. Talkdemonic - Beat Romantic

另外還有一些不足以進入前七大但水準亦算不俗的唱片(排名按字母順序):

. Ant - Footprints Through The Snow
. Built To Spill - You In Reverse
. Final Fantasy - He Poos Clouds
. Glissandro 70 - S/T
. The Gossip - Standing In The Way Of Control
. The Hylozoists - La Fin Du Monde
. Mission Of Burma - The Obliterati
. Monster Movie - All Lost
. Triple Burner - S/T
. The Walkmen - A Hundred Miles Off

以上僅僅記錄了已正式在加拿大發行的作品,還有很多我非常喜歡的英國唱片暫時未能列出。除了這些○六年新作品以外其實我花了更多的金錢在舊作品或Reissue上。其中最令我開心的是終於買了《Dirty》和《Goo》的雙碟豪華版,作為自己在世界盃期間賭波贏錢的禮物。另外還一次過把Bedhead的所有大碟和EP購回,但說老實話,到現在都還未有時間認真研究這幾張唱片,只是粗略地聽過三四次而已。

最喜歡的Shoegazing音樂這半年來沒有太多驚喜,不過倒是發現了好幾支以前未曾聽聞的舊樂隊,包括有Ides Of Space和Secret Shine。但要數到最誇張的則絕對不能漏了The Fleeting Joys,他們是我聽過抄My Bloody Valentine抄得最離譜的一個組合,簡直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可我還是照樣地聽,只為了尋回那失落了的紅色記憶。

至於後搖方面,雖然熱情已經大不如前,但買的唱片數量絲毫沒有減少。在種類方面比起以前則來得廣泛,有金屬味較重的Pelican和The Russian Circles,有比較基本樣式的Sonna和Tristeza,更有以GY!BE成員為主的新實驗樂隊Triple Burner。可惜這些作品都未能在我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但的確在聽的時候心情是滿舒暢的。車庫搖滾是我去年年中至今都非常喜歡的音樂,唱片亦買了一大堆,但因詳細情形之前已有記錄,在此就不再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