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郎的樂源

My Little Corner of the World

Sunday, May 1, 2005

隨想筆記 Number 1

今日天氣 - 晴.

這幾天都沒有什麼音樂令我有寫作的慾望. 但是因為不想我的「部落」就此荒廢, 不如就隨便塗鴉一番.

以前一向比較少接觸New Order的東西. 僅僅知道他們是Joy Division的殘餘部隊, 而且音樂上的風格已經轉型為Synth Pop, 不再是當年極其轟動的Post Punk. 基本上, 我是十分欣賞這種在音樂上進行改革和突破的行為. 雖然這不多不少也要歸咎於Ian Curtis的離去, 不過很多其他大紅大紫的樂團在那種關鍵的時刻就會徹徹底底地解散, 像煙霧一樣漸漸從人們的目光之中消失. 難得的是Joy Division的餘下成員不但沒有自暴自棄, 而且還要將New Order打造成為八十年代舞曲界至為重要的名字之一. 相信這種成功確實得來不易. 道理就說了很多, 那麼究竟New Order的新專輯「Waiting For The Sirens' Call」質量如何? 以我對他們的淺薄了解實在不足以形成任何有價值的意見. 這張大碟給我的初步感覺是非常平均. 雖然沒有令人一聽鐘情的Hook, 但是每首歌的鋪排都非常認真. 有近九成的曲目長達五分餘鐘, 不過旋律不但不會一直重複, 樂器的演奏亦顯得非常有層次感. 我想這不會是我今年最喜愛的大碟之一, 不過無論是以樂隊的傳奇性還是以他們在音樂上的堅持來說, 這都是一張出色的專輯. 相信到年終各大傳媒揭榜之時這張專輯亦會佔據比較前列的位置.

有耳非文一直是我非常欣賞的一隊港台音樂組合. 他們不但在獨立音樂圈中獲得好評, 連聽慣主流音樂的聽眾亦對他們的奇特風格讚不絕口. 最近我又重新聽了他們2003年的作品「叱吒女皇」. 說來這也是我第一次用CD機播放這張專輯, 因為直到上個月才有機會從香港郵購回他們的CD. 之前的日子只有廉價的Mp3與孤單的我為伴. 在這張專輯裡面高郁斐首次(應該是吧)嘗試用粵語演繹了一首「元氣飯團」. 雖然在發音和咬字方面仍然顯得不足, 不過比起某些香港歌手用蹩腳的國語接受訪問或唱歌已經要好得多. 其實高郁斐的聲線同范曉萱差不多, 而更難得的是她們的音樂同樣出色, 要分出高下實在不容易. 她們的出現就恍如世上同時有了喻亮, 只不過她們不再是處于對立的狀態. 我相信整張專輯給我最大的驚喜就是出現在「Goodbye Bali」裡面那些可愛的嬰兒喊聲. 我甚至懷疑在我以後的音樂歷程上面還會不會聽到比這更實在, 原始的聲音. 對比起范曉萱的沉鬱有耳非文仿彿就在生命的另外一端歌唱著人生中原本該有的活力和燦爛.

有一個疑問最近一直在我的腦中盤繞. 相信大家都有聽過亞洲的一些曾創作過英文歌的樂團, 那麼你們覺得那一個地區的主音比較善於唱出英文歌詞? 雖然香港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 不知怎麼地我反而覺得他們大部份人的英文怪怪的. 不是說他們的英文發音不標準或者不流暢, 不過歌曲聽起來就是缺少那份英文歌特有的韻味. 如果學My Little Airport那樣故意營造一把童腔出來倒也無可厚非. 不過如果歌手原本是以一本正經的心態來唱出歌詞的話﹐ 那其唱腔與音樂難免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就像一個穿著西裝的中產族在繁忙的街道邊上吃咖哩魚蛋一樣. 日本人的英文發音是公認的不標準. 不過, 我在聽椎名林檎的某些英文曲目的時候倒覺得其唱腔與普通英文歌手無異. 收錄於「群青日和」裡面的那首「Faces」簡直就如The Postal Service的曲目一般. 至于其餘的日本樂團就大多將英文歌唱得跟日文歌一樣, 實在是非常有趣. 中國一向給人的印象是比較落後, 公立學校提供的英文教育比起香港亦差了一大截. 可能是聽得比較少的關係吧, 中國音樂人的英文唱腔給我的感覺反而是頗為自然和舒適的. 他們的英文發音不是100%地標準, 不過在氣氛方面倒非常像我常聽的英文歌. 我想我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去體驗他們的音樂. 在此之前, 我還是覺得聽中國獨立樂團唱英文歌是一件蠻愉快的事情.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