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郎的樂源

My Little Corner of the World

Tuesday, February 19, 2008

終極噪音



有朋友不止一次說過:「雖然畫面影像每幾年加速更新一次,但音樂器材的普及程度卻依然原地踏步甚或是不進反退,聽眾對音質的要求更每況愈下。」雖然我亦算是一個有要求的人,但在對所謂完美音質的追求程度上實在不能與他相比。我個人認為凡事當適可而止,音質無疑對聆聽體驗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實際的著眼點還是應該擺在音樂本身。與其在一些技術層面上追求無止境的更換,還不如多花一點時間研究音樂和樂隊的背景,從多方面欣賞一首作品。

其實這些年來音響技術一直在不斷發展,但大眾目光都只落在「方便」兩字身上。從Discman到MD,然後再到iPod、手提電話,無論從功能或體形上都在簡化,務求達到最輕最舒服的設計。可惜的是,瘦身的結果換來的是音質方面的犧牲,從iPod裡面發出的聲音不再具有高層次感,高低音域的近乎零表現加上渾濁不清的訊號令到大部份音樂都要打上不小的折扣。

似乎每個時代的「進步」都一定有一班示威者,他們以各種極端的行動作抗爭,誓死保衛著自己的信念及堅持。今天介紹的主角——Times New Viking——正是這其中一份子。



剛剛在網上找了一下,發現樂隊的資料不算太多,中文的介紹更是一個也沒有。但其實Times New Viking這兩年已經在美國打出名堂,不少音樂雜誌和網誌都爭相介紹他們,最新專輯《Rip It Off》更被Pitchfork Media選為Best New Music之一。雖然剛剛跟知名大廠Matador簽下一紙合約,樂隊的曲風還是保留著最初的lo-fi,甚至是某些人口中所說的「no-fi」。

究竟什麼是「no-fi」?這是一個很難用言語去形容的詞彙,但基本上可以跟雜音、失真、喧鬧等劃上等號。我一直以為像MBV般的白色噪音是一種聽覺上的高級享受,但想不到原來可以超過生理所能接受的極限,真正讓你耳朵感到難受。不過樂隊非常聰明,懂得將甜美悅耳的動聽旋律像點心一樣包在厚厚的音牆底下,讓你體會到「一啖沙糖一啖屎」的箇中滋味。

據鼓手Adam Elliot解釋,樂隊並沒有特意去營造這種低真效果,他們只是在錄音時用上最低廉的效果器和喇叭,再先將作品錄在8-track錄音機上「而已」。這種離經叛道的行為難怪會讓許多人覺得他們故作姿態,存心地以噪音作為招徠聽眾的手段,但其實樂隊已經漸漸將創作重心轉移到旋律上,立志要寫出最優美最催淚的必殺情歌。不過我建議在樂隊還未達到這個境界之前,你還是不要將這張專輯隨便和身邊伴侶分享。

《Rip It Off》的結尾有一首名為《Times New Viking Vs. Yo La Tengo》的純演奏曲目。此曲無論從旋律到演奏方式都和Yo La Tengo的舊作品十分相似,似乎令人足以相信Times New Viking有向搖滾祖師Yo La Tengo挑戰的意味。事實上這只是樂隊和Yo La Tengo之間的一個玩笑,私底下各個樂隊成員相互交情甚篤,Georgia Hubley更曾多次公開表示對Times New Viking的欣賞,大有識英雄重英雄的意味。假如樂隊結他手Jared Phillips、鍵盤手∕主音Beth Murphy和Adam三人能夠再加努力,難保有朝一日不會達到Yo La Tengo的高度,而這相信亦是所有喜愛他們的樂迷心中所期盼之事。

全碟下載:請按這裡

1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